起重機零部件滿足輪壓選擇的要求和禁忌來簡單匯總下。
1.車輪的類型和要求
1)目的分類。軌道行走輪通常用于在起重機工字鋼下法蘭上行走的車輪。半圓形滑輪用于纜索起重機。
2)根據有沒有輪子來分類。雙輪輞在起重機中應用廣泛,常用作橋式起重機、龍門起重機等軌道起重機的行走輪。直徑大于500mm的臺車車輪也采用雙輪緣車輪;小軌距、直徑小于500mm的小車行走輪一般采用單輪輞車輪,有輪輞的一側應安裝在小車軌道外側(因為主梁向外彎曲);無輪車輪因為沒有輪輞阻擋,容易脫軌,所以適用范圍有限。一般安裝在單梁起重機的小車上。無輪車輪分為水平對輪和垂直對輪,是平衡小車偏心力矩的重要部件。
3) 根據車輪踏面分類。圓柱形車輪主要用于驅動輪和從動輪。圓錐形車輪的錐度通常為1: 10,可以自動直線行駛,補償車身傾斜帶來的不利影響。輪子的大端要放在軌道內部;鼓形輪和踏面為弧形,主要用于電動葫蘆掛小車和圓形軌道的起重機,具有減少附加負力和磨損的作用。
4)根據與軌道頂部的接觸進行分類。根據車輪踏面與軌道頂部的接觸,可分為線接觸和點接觸(圖2-3)。圓柱形踏面車輪與平頂軌道接觸為線接觸,線接觸受力較好;圓柱形或圓錐形踏面的車輪與圓頂軌道的接觸是點接觸,常用于舉升機構。
2.車輪選擇的方法和技巧
1)大車軌道越長,直線度越差,越容易“啃道”。因此,要求車輪踏面寬度應寬于軌道寬度。
錐形車輪的踏面寬度應比軌道頂面寬30-40毫米。
圓柱形車輪的踏面寬度應比軌道頂面寬25-35毫米。
圓柱形臺車車輪的踏面寬度應比軌道頂面寬15-20毫米。
單輪緣單側間隙為5-10毫米。
2)為防止起重機脫軌,輪輞高度應為:25-30毫米;對于雙輪緣車輪;20-25毫米,適用于單輪輞車輪。
3)中心驅動的大跨度起重機一般采用圓錐形車輪作為主動輪,圓柱形車輪作為從動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動調節起重機運行時的撓度,防止起重機傾斜。
4)為了減少輪輞的磨損,延長車輪的使用壽命,可以采用無輪輞車輪與水平導向輪匹配的方法,水平導向輪操作可以代替輪輞導向操作,可以將輪輞與軌道側之間的滑動摩擦變為水平輪與軌道側之間的滾動摩擦,從而降低行駛阻力,延長車輪的使用壽命。
4) 圓錐輪一般用于兩個主動輪和兩個從動輪的運行機構中。
6)輪徑取決于輪壓,輪壓受軌道基礎承載能力限制。起重機在軌枕支撐的軌道上運行時,允許輪壓一般為100-120 kN;直接在混凝土基礎或鋼結構支撐的軌道上運行時,允許輪壓可達600kN。舉升能力稍大時,可以通過增大車輪直徑來降低車輪壓力。
舉升能力大時,通常通過增大車輪直徑來降低車輪壓力。為了使每個車輪的輪壓分布均勻,采用了均勻(平)梁支撐裝置(圖2-4)。對于車輪數量較多的大型起重機,為了縮短車輪的布置長度,可以采用雙軌軌道。
7)小車運行機構的兩個驅動輪的輪壓略大于兩個從動輪的輪壓。
3.禁忌1)圓錐輪直徑的大端不能放在軌道外。
2)車輪踏面的錐度與軌道頂部的圓弧半徑有關,圓錐形車輪無法與軌道頂部無曲率的軌道相匹配。
3)車輪應無卡滯和變形。
4)輪軌清掃板與鋼軌頂面的間隙不應大于10毫米。
5)車輪應無影響使用性能的缺陷、裂紋和補焊。
6)兩個驅動輪直徑的相對磨損不應超過直徑的3/1000。
7)啟動或制動行走機構時,驅動輪一般不應打滑。
8) 車輪角軸承箱的固定螺栓必須有防松措施
上一篇:起重機鋼絲繩的結構有哪些
下一篇:葫蘆式起重機結構組成和作用